分页: 1 / 1

我越來越理解嘸蝦米了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8日 18:23
ejsoon
嘸蝦米輸入法發明人劉重次說,好的輸入法必須符合簡單易學、快速輸入、廿六個字母鍵、國際化及貫通簡繁字體等五個條件,這五個條件就是目前國內推動中文輸入法的人士,所要克服的瓶頸。
據說臺灣學校把嘸蝦米作為教學內容。

起初我不理解,字根這麼亂的形碼,怎麼還會有人去用。

相信很多用倉頡的,行列的,會比較不服氣,都覺的自家的輸入法比嘸蝦米好用的多。

直至我用上了哈哈倉頡,我才知道嘸蝦米僅遜於哈哈倉頡,是一款比倉頡、行列都更好用的形碼。

首先嘸蝦一開始就支援了簡繁中文,同時,它是廿六鍵,四碼。這些特性是倉頡、行列都不具備的。

雖然嘸蝦米比哈哈倉頡要差很多,但是哈哈倉頡也不可能出名到要被臺灣各大學校拿去當教材的地步。所以退而求其次,真能學會嘸蝦米,已經可以滿足了。

Re: 我越來越理解嘸蝦米了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8日 18:32
ejsoon
嘸蝦米跟大新倉頡一樣,是收費的,那麼,如果我在網路上取得了嘸蝦米或大新倉頡的碼表,把它導入至某輸入法中,那算不算是在用盜版呢?有沒有法律風險和道德風險呢?

就如同有人趁包子鋪的老闆回頭沒看見時,拿了幾個包子就走,那難道不是偷嗎?不經過別人的同意拿別人的東西不算偷嗎?

所以如果不付款而使用嘸蝦米,是有法律和道德風險的,即使你已經學會了嘸蝦米,並熱愛使用嘸蝦米,你也不一定敢告訴別人,因為別人會問,你付錢了嗎?

大多數用嘸蝦米的,都是沒有付款的。即使付了款,它也只允許你用那個授權軟體,而不是給你一個碼表可以隨意導入到其它平臺中。

這才是現在的人用倉頡或行列的原因。用倉頡,因為只需廿六鍵。用行列,因為可以四碼出字。

Re: 我越來越理解嘸蝦米了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8日 18:35
ejsoon
在臺灣,用倉頡的人數是不是比嘸蝦米多,現在很難說了。大家都知道倉頡是個很難用的輸入法。而嘸蝦米好學打的又快,吸引了很多原本只會打注音的人士。而倉頡很難吸引到人。

Re: 我越來越理解嘸蝦米了

发表于 : 2025年 8月 28日 18:39
ejsoon
☞點我追蹤更多有趣的懷舊時光☜

1989年,台灣人劉重次發明了嘸蝦米輸入法。這款輸入法是結合形狀、讀音跟意義與英文字母加以聯想,拼出漢字,因為需要熟記鍵盤英文字母的位置,所以英打也會變得快速,嘸蝦米不僅適用繁體中文,還支援日文,因此中日不用再去切換輸入法。

根據過往中打考試數據顯示,嘸蝦米輸入法是通過率較高的輸入法,然而因嘸蝦米需要花時間去學習,加上需要另外安裝下載,所以多數人還是會選擇使用最熟悉的注音。

★加入 報時光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經典好文即時看!

儘管百家爭鳴 競爭至最後 終必萬流歸宗

期待中文輸入法戰國時代落幕

1992-02-10/經濟日報/06版/產業1

【記者鄭秋霜專題報導】除了倉頡、大易、行列、嘸蝦米,你還叫得出那些中文輸入法的名字?中華民國電腦技能基金會執行祕書張財閣說,台灣的中文輸入法已進入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目前市面上至少有廿種不同的中文輸入法。

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去(八十)年的TCA SHOW問卷調查顯示,各種中文輸入法知名度比較中,倉頡輸入法以九四‧六%的高呼聲,勇奪「武林盟主」寶座,注音輸入法及大易輸入法則分別以八六‧五%及六九‧三%的知名度,位列「左右護法」,其他「各擁山頭」者,依知名度高低順序為行列、三角、四角、嘸蝦米、漢音、輕鬆、王碼、字表、芙蓉坊、中易、華眾、音意形、三元、興漢及金蟬等十餘種輸入法。

在各種輸入法使用人數及使用率比較中,注音輸入法挾六九‧九%的高使用率,迫倉頡輸入法(五五‧六%)讓出盟主寶座,大易輸入法仍占第三高使用率(一三‧一%),其他依序為行列、漢音、輕鬆、嘸蝦米及四角、三角、中易等輸入法。

雖然市面上的輸入法呈現百花齊放之象,但在比賽試場中卻頗有「三分天下」之勢。電腦技能基金會指出,以七十八年參加中文輸入檢定考生使用的輸入法來看,倉頡、大易和行列等輸入法最獲考生青睞,其中倉頡又以六九%的高使用率遙遙領先大易(三○‧三%)及行列(○‧三%)。

七十九年,三分天下之勢依舊,不過考生使用倉頡的比率已從六九%降至五九%,大易及行列使用率節節上昇,嘸蝦米也在這時異軍突起,「初出江湖」便攻下一‧六%的使用率,在比賽試場中頗受矚目。到去年,嘸蝦米已突破五%的使用率,倉頡下降成五七‧二,大易、行列各為二、三名,比賽試場主要的輸入法似已一分為四。

張財閣分析說,TCA SHOW的受訪者含括各階層,注音和倉頡輸入法,前者易學易記、後者發明甚早,所以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和使用率;但比賽試場的受訪者多為參加技能檢定的職校生,使用輸入法以快速為目的,所以倉頡、大易、行列、嘸蝦米等專業輸入法各有擅場,反倒是在TCA SHOW調查中大出風頭的注音輸入法,由於選字率高、輸入較慢,在比賽試場中顯得「英雄無用武之地」。

面對琳瑯滿目、百花齊放的中文輸入法市場,初學者應如何選取最適合自己的「武功秘笈」才能以最經濟的投資學得「蓋世神功」呢?

嘸蝦米輸入法發明人劉重次說,好的輸入法必須符合簡單易學、快速輸入、廿六個字母鍵、國際化及貫通簡繁字體等五個條件,這五個條件就是目前國內推動中文輸入法的人士,所要克服的瓶頸。

在百家爭鳴的台灣中文輸入法市場中,是否會出現「一代明主」,結束戰國時代的紛擾,一統江山、萬流歸宗呢?

大易輸入法發明人王贊傑說:「不可能!」,他預計將來出道甚早的倉頡法,可能被後起之秀如大易法、行列法及嘸蝦米法等瓜分一些市場,至於誰來統一,王贊傑說,「誰也無法取代誰」。中央大學資訊主任范錚強表示,他堅決反對將中文輸入法統一化或標準化,因為「誰知道明天會不會有更好的輸入法出現?」。

劉重次表示,中文輸入法必須經幾次百花齊放,競爭到最後,使用者最敏銳,優勝劣敗,自然萬流歸宗,但這種萬流歸宗絕不能靠行政命令或人為力量促成。

身處中文輸入法的戰國時代,業者認為「這是充滿希望與充滿失望的年代」,如何將中文輸入法導入正確方向,值得政府、電腦軟硬體業者及消費者共同思考。
九二年,說用倉頡的人多,那時連windows95系統還沒有,我都不知道他們在哪裏用的倉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