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思乱想:关于”适者生存“

哲学思想,历史探索,神话故事
头像
边 草
初入江湖
初入江湖
帖子: 206
注册时间: 2021年 2月 15日 00:23
为圈友点赞: 82 次
被赞次数: 211 次

Re: 闲思乱想

帖子 边 草 »

一一八,斯美塔那

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Bedřich Smetana)出生在1824年3月2日,以其交响组曲《我的祖国》(捷克语:Má vlast,英语:My Fatherland)中的第二首 Vltava 而闻名。今天是他200周年诞辰日,所以,至少今天,我们后人应该纪念他一下。

早期的人类逐水而居,不管是那时的游牧部落、强蛮城邦还是传继到今的文明古国,基本上都同河水有关。伏尔塔瓦河长四百五十公里,自南向北流经首都布拉格注入易北河(Labe)。从流水量、长度来说它不及恒河、黄河,但她是一条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斯美塔那给他这首曲子加的注脚是这样的:“伏尔塔瓦河流过寒风呼啸的森林的两条溪水汇合成一道洪流,冲着鹅卵石哗哗作响,映着阳光闪烁光芒。它在森林中梭巡,聆听猎号的回音;她穿过庄稼地,饱览丰盛的收获。在它的两岸,传出乡村婚礼的欢乐声,月光下,水仙女唱着迷人的歌在浪尖上嬉戏。在近旁荒野的悬崖上,保留着昔日光荣和功勋记忆的那些城堡废墟,谛听着它的波浪喧哗。顺着圣约翰峡谷,伏尔塔瓦河奔泻而下,冲击着突岩峭壁,发出轰然巨响。尔后,河水更广阔地奔向布拉格,流经古老的维谢格拉得,现出它全部的瑰丽和庄严。伏尔塔瓦河继续滚滚向前,最后同易北河的巨流汇合并逐渐消失在远方。”

我们知道用文字描述景物相对容易,而以旋律来表达对“祖国”的感情则比较困难。这困难有两层含义:用抽象手段来表达作曲家个人的情感这是常人无法做到的;作品问世后还需要能被他人理解和接受、及产生共鸣。在中国,过去我们要么是通过电台偶然知道能够作曲家的,也有人是听了朋友推荐的唱片或者CD后,也有人是在课堂、在课本上了解到的。不管来源和途径,几乎很多人都被“伏尔塔瓦河”所吸引进而被打动。尤其是那些在并不知道“我的祖国”那个标题的情况下。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曲家斯美塔那是非常优秀的。同样的情况也适应于威尔第(Giuseppe Verdi)。他的歌剧《纳布科》(Nabucco)中合唱曲“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百度,祖国首先是国家,其次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的归属感,这归属感来自于民族文化的认同及家族祖先的承继。祖国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更是一个法理概念。而对那些自觉或不自觉离开故国移居他乡的群体来说,怎么限定祖国的概念会比较棘手。另外,如果没有地域(国家)的支撑,(比如犹太人。)“祖国”就只是某群人精神上的家园。这就会比较凄惨。

环顾当下、四周,当祖国的(文化、归属意义上的)概念很容易地被(独裁和强权)煽动、发展成为一种(民族)主义时,我觉得我们需要先同“祖国”保持一点距离,尤其需要先抵制一下那种“只扫门前雪”心态,还应该谴责那种编制各种借口去偷盗、去夺取他国、他人“瓦上霜”的行为。我知道这对还没有机会从物理意义上脱离自己祖国的人,这样会比较难一些。但对已经移居他乡的游子们,从精神上先做一个世界公民的则比较方便,也是可能甚至是必须的了。

3-2-2024
边 草 的这篇帖子被以下圈友点了赞:
BobMaster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头像
边 草
初入江湖
初入江湖
帖子: 206
注册时间: 2021年 2月 15日 00:23
为圈友点赞: 82 次
被赞次数: 211 次

闲思乱想:不懂就学

帖子 边 草 »

一一九,不懂就学/问

“人格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于我是一个新的概念。本着不懂就学/问的态度,顺着溪山给的链接我在网上了解了一下,老实说没有完全明白。大概事情一旦涉及到哲学就比较难懂。

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其外在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研究表明,人格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影响,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

人格同一性讲的是一个人在其一生中人格保持一致,就是一个人在某个时间的和另一个时间依然还是同一个人。或者说,人格一个人过去同现在具备同样的人格,我们才可以说这个人在过去、跟现在就是同一个人。根据这样的定义,我认为“人格同一性”应该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为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那么有没有相反的情况,即人格不同一呢?答案应该也是肯定的。

拿我个人来说,年轻时听到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组曲“我的祖国”中的“伏尔塔瓦河”时,我的反应是“激动、崇敬、敬仰”等。随着年岁增长,最初的那种感觉则越来越淡。后来我经常会问自己:当时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情?我的答案是:客观上,年龄,阅历及当时所接受到的宣传和教育使然;主观上,那时我没有能力去思考有关国家、政权、党派、民族及个人和社会的前途、命运等等问题。随着生活的积累,今天我的眼光、思考能力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会对同一个事物(比如一段音乐)的认识有不同感受。

因此,我以为,讨论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强调它在人的一生中一成不变的意义。相反,随着一个人生理、心理上的成熟和周围环境的变化,人格是有可能变化的。而这恰恰是人格可塑性的表现。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所以才会有培养和发展人格那么一说。同时,一个人的理想、行为准则等(世界观)则不会轻易改变。这样,人格既是稳定的,也是可塑性的,是两者的统一。所以,虽然我对一段音乐的感知改变了,但我不认为自己的人格因此就缺乏了“同一性”。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一个人究竟“人格同一”好还是“不同一”好呢?

3-10-2024
边 草 的这篇帖子被以下圈友点了赞:
BobMaster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头像
genivel
圈圈新人
圈圈新人
帖子: 41
注册时间: 2020年 12月 15日 16:21
为圈友点赞: 142 次
被赞次数: 39 次

Re: 闲思乱想:不懂就学

帖子 genivel »

边 草 写了: 2024年 3月 10日 21:35 一一九,不懂就学/问

“人格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于我是一个新的概念。本着不懂就学/问的态度,顺着溪山给的链接我在网上了解了一下,老实说没有完全明白。大概事情一旦涉及到哲学就比较难懂。

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其外在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研究表明,人格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影响,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

人格同一性讲的是一个人在其一生中人格保持一致,就是一个人在某个时间的和另一个时间依然还是同一个人。或者说,人格一个人过去同现在具备同样的人格,我们才可以说这个人在过去、跟现在就是同一个人。根据这样的定义,我认为“人格同一性”应该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为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那么有没有相反的情况,即人格不同一呢?答案应该也是肯定的。

拿我个人来说,年轻时听到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组曲“我的祖国”中的“伏尔塔瓦河”时,我的反应是“激动、崇敬、敬仰”等。随着年岁增长,最初的那种感觉则越来越淡。后来我经常会问自己:当时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情?我的答案是:客观上,年龄,阅历及当时所接受到的宣传和教育使然;主观上,那时我没有能力去思考有关国家、政权、党派、民族及个人和社会的前途、命运等等问题。随着生活的积累,今天我的眼光、思考能力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会对同一个事物(比如一段音乐)的认识有不同感受。

因此,我以为,讨论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强调它在人的一生中一成不变的意义。相反,随着一个人生理、心理上的成熟和周围环境的变化,人格是有可能变化的。而这恰恰是人格可塑性的表现。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所以才会有培养和发展人格那么一说。同时,一个人的理想、行为准则等(世界观)则不会轻易改变。这样,人格既是稳定的,也是可塑性的,是两者的统一。所以,虽然我对一段音乐的感知改变了,但我不认为自己的人格因此就缺乏了“同一性”。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一个人究竟“人格同一”好还是“不同一”好呢?

3-10-2024
将“人格同一”纳入一个辩证的角度,是稳定和可塑的统一,我比较赞同这个说法。但是如果这时讲辩证,就回避了对“同一与不同一,二者谁更好”的探讨,因此我们先按下辩证不谈。

我觉得“不同一”更好,更适合人生存。客观上,由“阅历及当时所接受到的宣传和教育使然”,主观上,由观察角度和思考能力决定。当下的人格大多匹配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因为综合因素变化,人的变化似乎也自然而然。

那么我的论点与论证到这里就结束了。

这时拿起辩证,我就要补充一个反问:适合一个人的生存,确实意味着这个人比以前更好吗?

以“哪种更好”衡量变与不变其实是不必要的,因为不论何时,环境总是在和主体交互。言行思想,仅用成熟与幼稚区分并不全面,除了成熟与幼稚,还有稳定与挑战,还有熟练度与创造力,甚至还有善良与更善良,它们都是一个时刻的“真实”。

另一方面,(仅依据我个人直觉),绝大多数人身处迷雾,是世界一隅之游鱼,“纵然弥天大旱,只道江波汹涌”,这点几乎不随时间改变。

尽管人的思想发生变化,思想不再“同一”,他身上也往往有连贯的性质。相隔多年,再见故友时,你还是能透过外形气质,找到熟悉的影子。

没有好与不好,我曾经阅读过真诚的文字,当我跟随其中逻辑,感受思维与真心时,那位作者“披着哲学家和道德预言家的衣服”,同时也是“身着常礼服的经济学家”,连同“极富鼓动性的革命的长裤汉”,他们在不同的时空里,一起向我走来。
genivel 的这篇帖子被以下2个圈友点了赞:
边 草, BobMaster
我梦到塞萨利的一条河流来救我,我在红沙黑石上听到他涛涛而来
头像
边 草
初入江湖
初入江湖
帖子: 206
注册时间: 2021年 2月 15日 00:23
为圈友点赞: 82 次
被赞次数: 211 次

Re: 闲思乱想

帖子 边 草 »

首先,感谢你的评论。其次,很高兴你觉得“不同一更好”。第三,接受你的意见:不去比较“人格同一”或“不同一”的好还是不好。第四,完全同意这句话:“尽管人的思想发生变化,思想不再“同一”,他身上也往往有连贯的性质。相隔多年,再见故友时,你还是能透过外形气质,找到熟悉的影子。”

再次感谢。
边 草 的这篇帖子被以下圈友点了赞:
genivel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头像
边 草
初入江湖
初入江湖
帖子: 206
注册时间: 2021年 2月 15日 00:23
为圈友点赞: 82 次
被赞次数: 211 次

Re: 闲思乱想,捧剑作诗

帖子 边 草 »

一二零,“捧剑”作诗

近日偶知《全唐诗》收录了三首、由一个在官宦人家专职“捧剑”的仆人写的诗后我稍有点吃惊。因为印象中,那本康熙年间编纂的诗集里的作者要么是有头有脸的王侯将相,要么是有名有姓的达官贵人。一个仆人能够恭添其列,那一定是有什么“卖点”的。我即刻找来一读,果然。

“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美人恐惊去,不敢捲帘看”。

这诗前半部分是写实、在写景,而妙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一个女性隔帘看到一只青鸟在衔葡萄,她想推起窗帘看个仔细,却又担心青鸟受惊飞去,所以只得屏息凝气偷窥的场面。问题是,一个在官宦人家打工的下人,他怎么可能有机会看到深宅后院小姐闺房里的生活场景?所以他的诗句只能是凭空想象的,当然是合乎逻辑的创造,而这恰恰是一个人能够写诗的资质。

唐朝社会人分三等:分别为官宦、良民和贱民阶层。贱民包括罪犯、官伎、手工业者、商人、奴婢等,其中的奴婢更是底层的底层,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允许随意买卖。关于这个捧剑奴,在《全唐诗》卷七三二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捧剑仆小传”:捧劍,咸陽郭氏之僕。雖在奴隸,嘗以望水眺雲為事。遭鞭箠,終不改。後竄去。詩三首。

从“雖在奴隸,嘗以望水眺雲為事”中,我们大概可以看出一个身体虽为家奴,却同时具有充实的内心和敏感的灵魂,他这一特质尤其体现在另外一首《将窜留诗》中。

“珍重郭四郎,临行不得别。晓漏动离心,轻车冒残雪。
欲出主人门,零涕暗呜咽。万里隔关山,一心思汉月。”

这“郭四郎”一定不喜欢自己的下人除了干活吃饭睡觉之外还捣鼓诗句的爱好,所以常常用鞭子去抽打他。主人的暴力到了某种程度自然让奴隶产生逃离的想法,捧剑奴也不例外。不过,即便如此,他仍然通过自己的诗来表达自己的一种同情心(empathy)。

郭四郎,道声珍惜、再见,请别责怪我不辞而别。在这个黎明时分我决定动身、冒雪赶路。就在跨出大门时,我的眼泪却止不住地流下来了。从今往后远隔千山万水,但我仍然会挂念这里的一切。一个人需要怀着什么样的心胸才能在炒老板鱿鱼的同时还这么宽宏大量、悲天悯人?

有一种说法,中国古代文盲率高达99.9%。那时能识字、读书的人尚且如此之少,那么能够做诗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如此,那捧剑奴一定要么非常幸运、要么具有特别的天分,否则怎么可能识字作诗?不过,一个人的感受力和同情心是可以不受文化程度的影响。因为即使是文盲,也同样可以具有高贵、纯净的情怀。

3-18-2024
边 草 的这篇帖子被以下2个圈友点了赞:
genivel, BobMaster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头像
边 草
初入江湖
初入江湖
帖子: 206
注册时间: 2021年 2月 15日 00:23
为圈友点赞: 82 次
被赞次数: 211 次

Re: 闲思乱想,亲近上帝

帖子 边 草 »

一二一,亲近上帝

十天前(10/12)的傍晚对着天空抓拍一个正掠过我头顶的“雁阵”,不料照片被拉大之后看到里面有一弯新月。隔天我把照片拿给一个孟加拉国来的同事看,他说这就是今年伊斯兰教“斋月”的开始。我顺便问了他一些关于斋月的习俗后就开自己的玩笑:“你看我们不信教的华裔多方便,什么都可以吃,什么时候都可以吃”。他半信半疑地问:中国人真的不能信教吗?至少我生活在那里的时候公开信教的人少之又少,我答到。这么说吧,如果教科书里说“宗教是毒害人民的精神鸦片”,那么还有多少人敢去拥抱上帝呢?同事面露窘涩,其实那一刻我自己的内心也并不轻松。

正因为年轻时没有接触、感受宗教的机会,以致到了这个“自由”社会后也无法再作调整和修改了。可从(古典)音乐层面,我却能够一下子从欣赏交响曲、协奏曲转而沉浸到弥撒曲、安魂曲里去了又做何解?这些年来,当对巴赫的“康塔塔”们熟悉的程度达到了“贝五、柴六”时,我意识到在自己的灵魂深处某个角落同耶稣、基督还是很近的。此外,一些世俗“轻音乐”也会让我心动。

比如最近一段时间,我经常停留在油管里一个叫“基督教和声”(Christian Harmonies)的账号里。在作为背景音乐随意听的时候,我被一个由钢琴循环弹奏、标题为“亲近上帝”(Intimacy with God)的曲子所吸引。每过大约30分钟时,其中的那个片段会让我不由自主地停下手和脑子,恍惚之中好像进入了一个有神有灵的世界。就在那时,一股想要“亲近上帝”的愿望也就产生。而后我也专门搜索了怎样才能“亲近上帝”这个问题。

据信众说,“亲近”上帝的愿望不仅在做礼拜时、在遇到麻烦时,而是应该在平日任何时候都想着他,意识到他就在自己的身边,等等。我知道这对一个不“礼拜”的俗人来说会有一些困难。也许是因为我从小就受了“平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功利思想的侵袭所致吧。所以,我开始考虑怎样把自己只是在听音乐时才会有某种宗教信仰的感觉发展到在日常生活其他时间也保持亲近上帝的意识。

去年10月我的一个中学老师去世,那时我正好在国内,所以就去参加了他的追悼会。意外的是,主持仪式的不是他原单位的负责人,而是当地一个教会的牧师。我知道很久以来老师一直收藏着一本英文版《圣经》,也不时会看看。当从牧师的嘴里知道他是在患了不治之症后才决定把自己的身心完全地托付给了上帝之后,我先是一阵释然,然后才感到有一点点异样。

《圣经》(James 1:5)里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如果你们中有人缺乏智慧,他应该祈求上帝,上帝会慷慨地赐予所有人而不挑任何毛病。”

我以为,如果我把这里缺乏“智慧”换成缺乏“希望”,把上述句子改成“如果你们中有人缺乏希望,他应该祈求上帝,上帝会慷慨地赐予所有人而不挑任何毛病”,那么包括上帝本人及他的信众大概都不会反对。也就是说,在任何时候,我们凡人想把自己投入到神的怀抱里去他都不会拒绝。我想我完全能够理解也支持任何人在感到绝望时乞求神灵的帮助,但这也提醒了我自己。我是不是应该早一点,比如现在就去“亲近上帝”而不是等到人生的最后一刻。

3-22-2024
边 草 的这篇帖子被以下圈友点了赞:
BobMaster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头像
边 草
初入江湖
初入江湖
帖子: 206
注册时间: 2021年 2月 15日 00:23
为圈友点赞: 82 次
被赞次数: 211 次

Re: 闲思乱想,西西佛斯

帖子 边 草 »

一二二,西西佛斯

前不久溪山君提到“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 Epictetus 可能出身奴隶”,这让我有兴趣去了解一下,因为“哲学家”同“奴隶”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多、很大的。这也让我想到法国人加缪。

加缪(Albert Camus,11/7/1913至1/4/1960)生于阿尔及利亚的一个移民家庭。父亲是未受过教育的法国人、马车夫。母亲不识字,是一个清洁工。加缪生长在阿尔及尔的一个贫困社区,未满一岁时父亲就死于一战战场,他靠奖学金读完中学,1933年在阿尔及尔大学攻读哲学,并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我最近才知道加缪的《西西佛斯的神话》(The Myth of Sisyphus)是他的哲学随笔,是他“存在主义”思想典型的作品。看起来我对那个“神话”的寓意一直未得要领。

加缪认为西西弗斯是一个荒诞的英雄。他热爱并穷尽一切方法让生活充实,讨厌死亡,反抗诸神。当他承认他任务的无意义和命运的确定性时,他意识到自己处境的荒谬,但他直视这种荒谬,并借由反抗荒谬而感到充实。所以,加缪的结论是:“应该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加缪在书的第一章里讨论了作为哲学问题的自杀,以及自杀映射出生活中的荒谬。他认为: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自杀意味着,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任何人必须活着的深刻意义是不存在的。人日复一日地生活,突然他停下来产生“为什么”的疑问,这就是荒谬的开端。

“在存在主义思想家看来,人类个体总是会出现‘存在焦虑’,即面对明显无意义的人生(人皆有死)或荒谬的世界(善恶未必有报)时的恐惧、困惑、和迷失,因此存在主义思想家致力于探索与人类存在的意义、目的、和价值相关的命题。”(百度)

但是在现代物质社会,读哲学实在不容易找到工作,只有那些真正有想法而且喜欢在形而上领域里穷尽思索的人才会走研究哲学的道路。不过我必须承认,一个善于而且能够做哲学思考的人肯定要比西西佛斯幸福得多。

4-5-2024
边 草 的这篇帖子被以下圈友点了赞:
BobMaster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头像
边 草
初入江湖
初入江湖
帖子: 206
注册时间: 2021年 2月 15日 00:23
为圈友点赞: 82 次
被赞次数: 211 次

Re: 闲思乱想,日全食2024

帖子 边 草 »

一二三,日全食2024

2017年8月日全食光临美国,那次我开车720英里到田纳西州中部、在阿巴拉契亚山坳一个县政府所属公园里看了一分半钟的全食景象。因为是第一次,缺乏经验,光顾拍(了不少没有质量的)照片,反而忽略或者遗漏的很多细节。

今次日全食的资讯比7年前要多。比如事先找到一个由美国太阳天文台(NSO)制作的动态地图,它上面不仅标明全食带(平均115英里宽),而且只要点击,马上就显示日食发生的始末及持续时间。同样处于日食带,其中心要比边缘地带的时间多3、4 倍。对我这样开几百里车的人,当然愿意在日食阴影里多呆几分钟了。

幸运的是,这次日食中心地带经过邻州距离我家只有300英里的地方,当天来回即可。如此方便,我就不能“暴敛天物”了,对吗?根据上次得来的教训,这次根据“膀胱空”、“油箱满”的原则,搜索,结果发现没有比高速公路旁的“服务中心”(service center)更合适的了。我确定了三个地点,8号早晨根据天气情况,选择了天气情况最好的那个目的地。

离开预定停车观赏日食地点还有70英里的时候,前方似乎有什么情况,车子越快越慢。挪了半个钟头左右,我看到前方横着一辆警车,所有的的车子被迫下了高速公路。不知是否因为使用者众多的缘故,手机地图不显示了。我拿出一张纸的地图,准备在那人烟稀少的山区另辟蹊径、蜿蜒向前。就在马上轮到我离开高速时,警察车子开走了。那就是说高速公路又通了。原来那里发生了一起追尾事故,肇事车子上是几个高中生,想必他们也是去看日食的。

我到那个服务中心时差不多是12点,离开日食还有三个半钟头,可那里的停车场已经停满了等待看日食的车子,有些车子已经停在路边的草地上了。我先给车子加汽油,再用厕所,然后也就跟在别人车子后面停止草地上、吃完干粮后带上眼罩开始打盹。一觉醒来日食已经开始了,我立即下车,给四周的场景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坐等全食时刻的到来。……。

日全食的场景是无法通过看照片或者视频去观看的。因为不到现场,无法感受一种“神秘”,产生“敬畏”。古人无法知道日食的原因,所以只能靠联想和推测,结果有天狗在吃太阳的说法,还有比如会导致胎儿畸形等迷信,日食会发出特殊的辐射等无稽之谈。

敬畏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情感,因为它鼓励人们将注意力从自我转移到外部,去同社会建立联系。如果有什么可以让一个人感觉到有比自己更伟大的事物存在时,那么肯定可以帮助自己更加超脱。如是,那么自然界没有比日全食更能担当此任的了。

4-10-2024

PS. 2035年9月2日日全食将经过北京,而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经历过这种天文景观。根据中国社会进化的轨迹及人们行为、观念发展模式,我有理由相信11年后的那个事件将会在各个方面载入史册。希望我也能够有机会再次实地观赏。
边 草 的这篇帖子被以下2个圈友点了赞:
BobMaster, genivel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头像
边 草
初入江湖
初入江湖
帖子: 206
注册时间: 2021年 2月 15日 00:23
为圈友点赞: 82 次
被赞次数: 211 次

Re: 闲思乱想 怎么买车

帖子 边 草 »

一二四,怎么买(新)车

美国法律规定,所有新车必须由代理商(dealer)经销,车厂不能直接卖车。此外,各代理商之间是连锁关系(franchised),这样就避免了他们之间的价格竞争。研究表明,这种连锁代理的卖车形式保护了厂商的利益,而吃亏的是顾客。

最近我决定买一辆新车。经过网上搜索和研究之后我给本地一家车行写了一个电邮,问有没有讲国语的销售员。华裔相互比较了解,买卖之间可以开门见山,因为知道要什么、不要什么功能。奇怪的是,那个车行没有回我的信,而是让一个销售员往我手机里发送信息。

“你好,我是XXXX,是本车行的销售代理。知道你对XXXX款车有兴趣,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咦,我只是问有没有讲华语的销售员啊?怎么来了一个只说英语的呢?还有,我并没有说过我想买什么车子啊?这样就让我有点不高兴了。

我晾了他几天后才回复他。“哦,谢谢。我想买这款车、这个系列、这个颜色。请问多少钱,什么时候有货?”“本车行这个周末正好有促销活动,你要不要预约一下来看看,谈谈?”“我已经知道我要买什么车啊,现在就是价格和提货时间的问题,我来不来没有什么区别吧?”“反正,你如果什么时候想来都行,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一下你的选择。我看到你过去在我们车行买过车。希望这次我们还能同你做一次交易(再赚你一次钱)。”

吆呵,我感觉这语气后面全是由“垄断”带来的一种骄横。就再刺他一次:我上班的地方离开你就10分钟,可我真的不知道我来了你还能告诉我别的什么。这下对方沉默了。我觉得蹊跷,也有点不甘,趁午饭时间我溜了出去。

进了车行大厅后前台问我需要什么帮助?“你们这里有说华语(mandarin)的销售员吗?”“有的,请稍等。”过一会来了一个中年妇女。“你好。”“你说国语吗?”“是的”。“我想买车。”“你想买哪款?“就是这种的。”“哦,你要的车子现在没有货。可能要等一段时间。”“我不急。”“留个电话吧?我们再联系。”“好的。”5分钟后我拿着她的名片就离开了,根本就没有什么需要多讨论的。

现在不是什么都可以在网上买吗?虽然我一直不愿意网购,但是现在,我倒是强烈希望能够网上买车,到车行去提货就行了。(当然,买二手车的情况可能会不一样的。)

4-19-2024
边 草 的这篇帖子被以下圈友点了赞:
BobMaster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头像
边 草
初入江湖
初入江湖
帖子: 206
注册时间: 2021年 2月 15日 00:23
为圈友点赞: 82 次
被赞次数: 211 次

Re: 闲思乱想 司空见惯

帖子 边 草 »

一二五,司空见惯

我在后院种了几年菜后得了甜头、也多了一点经验。从去年开始在电脑里做了个“文件”,把当年种菜经过和日期记下来,再拍些照片,希望这样可以帮助我调整、改进并积累一些经验。这不,去年我是3月6日在室内育苗的,今年提前了几天,2月26日把青菜籽入盆,一个月之后(3/29)移栽,现在青菜已经可以采收了。如今我对(本地的)青菜生长期就有所了解里。

昨晚第一次摘了一点,下锅用油、盐清炒,入口时鲜嫩无比。看起来一包菜籽可以长出30磅的菜、能够连续收两个星期。记得大华超市同类菜价格是1.99/磅。减去2块钱的菜籽成本,省下58块菜钱。这样的“性价比”是替人打工或炒股所望尘莫及的。当然,这里我没有计算人工成本,因为我的人工是免费的。

我体会到室内育苗的好处很多,比如可以延长种植时间、可以提高菜地的利用率,还有植株的间距可以掌握,日后它们生长空间均衡,等。不利的是多了一道“移栽”的工序。移栽很费时间,而且移栽后有可能死苗。所幸这些年来我这里的成活率在百分之98以上,其中的关键是移栽后立即浇一次“定根水”。

顾名思义,定根水就是要把“根”定在土里,其作用是消除移栽植株根系同土壤之间的缝隙。这是因为水接触土后能够使之“泥泞”化。这样一来植物的根系就很容易同新土壤粘合在一起。否则空气会侵入而导致植物根须失水干涸。我在浇定根水的时候脑子里会不断地冒出“汗滴禾下土”的场景和意境来。

“汗滴禾下土”是中唐(宰相)诗人李绅《悯农二首》中的句子。不像绝大多数诗人以自然景物、人生情感抒发胸臆,我感觉这位李宰相很有点脚踏实地的作风、似乎也非常亲民。虽然我现在非常享受他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种描绘自然界的循环及产出,也对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画面深有体会,可却不知道李宰相怎么会有那种悯农之心的,他那“汗滴禾下土”的创意和灵感是哪里来的?

李绅(772-846),字公垂。祖籍安徽亳州,后徙家无锡。元和元年(806)考上进士后先在长安从国子监助教做起,后担任了校书郎、右拾遗、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职。在拜相前(开成五年、公元840)曾在安徽、江苏等各地任官。有一篇网络文章提到,在《旧唐书》里有这样的记载:李绅幼年(5岁)失怙,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在看重劳动力的古代社会,李绅孤儿寡母,受尽了欺辱,云云。

哦,李相出生寒门呀?这种自小帮助母亲种过地,感受过生活艰辛的孩子容易早熟,且敏感、多虑。具有这种品性的,成年后往往就比较能够会“感同身受”。不过“汗滴禾下土”只是对劳动场景的提炼,是一种夸张,它描述的是从事农业生产的辛劳,而没有包含多少“科学”的成分。因为汗滴(的量)既不足以“定根”,也无法解决禾苗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要,但我却不能否认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金句”。

中唐时期有一个官至尚书的诗人刘禹锡。刘与李绅同岁(772-842),但“取士”(793)和入仕都比李绅早,影响和名声也大。大和五年(831)刘禹锡被外放到苏州任刺史,其时李绅还是地方官,家安在无锡,所以两人有交集,亦交好。一日李邀刘到家喝酒,席间有歌舞伎表演。李的阔绰和排场民间早有流传,刘亦有所闻。如今眼见为实,刘刺史有感而发、作诗一首。

“高髻云鬟官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刘禹锡冠李为“司空”,(司空、司马都相当于部长级的官僚。)直言“司空”习以为常的事情,却让他这个刺史有“断肠”之痛。

《世说新语》里有母猴为救孩子而“肝肠寸断”的故事。现代人生肝癌的比肠癌的多,且痛不欲生。据说当年河南兰考的焦裕禄用硬物止(肝)痛,还把座椅靠背给顶穿了呢。(这情节需要重新考证。)我觉得刘禹锡很可能是想说他看到李绅家的奢靡而肝痛,但是为了押韵,写下来时就成了“断肠”了。

刘禹锡一辈子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好诗,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可他那在李绅家那即席而作最后只是被浓缩成“司空见惯”这么一个成语而流传下来,而还能记住其原作的恐怕就不多了呢。

4-25-2024
边 草 的这篇帖子被以下2个圈友点了赞:
BobMaster, genivel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头像
边 草
初入江湖
初入江湖
帖子: 206
注册时间: 2021年 2月 15日 00:23
为圈友点赞: 82 次
被赞次数: 211 次

Re: 闲思乱想:长命百岁

帖子 边 草 »

一二六,长命百岁

今年春季“花粉”过敏的症状最近几天在我身上发生了变化。开始是流清水鼻涕,现在鼻涕变浓了。本来干咳,现在咳得很深且有痰。这些都表明呼吸道里有炎症了。星期三同事关心地问,你还好吧?我说老毛病了,每年这段时间都会有这种过敏的反应。星期四晚上到家后觉得困,先放平打了一个盹。醒了后觉得额头有点热,量一下体温,37.4 C。再测新冠,阴性。但咳嗽愈发厉害,拧鼻涕时都有脓。

昨天(星期五)早晨给医生打电话,想请她在电话里诊断一下、开一点药止咳。大概白天时间都在照应来诊所的病人,晚上7点过后才接到医生的电话。还没有说几句,我就咳嗽了。“啊哟,你咳得很深啊”,医生说。这倒也简化了听诊的过程。“我已经把处方传到你家附近的药房去了。”“花粉怎么会引起呼吸道炎症”?我问。“过敏让人的免疫力差了”,医生说。一个小时后我吃下了第一粒抗生素。

“生病也是一种生活体验”,躺在沙发上“养病”时我想到了史铁生的《病隙碎笔》。拿起来翻翻,免不了也开始了一番“病思药想”。

谁发明了抗生素?小时候就听说过“青霉素”,好像还有人对青霉素会过敏,所以注射前必须做一下测验。那应该是我最早知道的一种抗生素。“青霉素于1941年首次测试于人体,它完全改变了人类与传染病之间生死搏斗的历史,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得以延长。”(维基)

如果今天的医生手里还没有抗生素,那么等着我的会是什么结果?这炎症恐怕会在我体内自然繁衍、扩散,慢慢把细胞杀死,最后很可能是死路一条了。不怪从前的人寿命都那么短,那时谁感染上细菌、谁得了病毒,最后只有靠自己扛着。

黄热病(yellow fever)曾经对人类的危害非常大,十八世纪末瘟疫还在费城大流行。美国军医瓦尔特·里德(Walter Reed, 1951-1902)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种病毒是由蚊子叮咬而不是接触、饮用脏水让人感染的猜想。那时没有疫苗,但通过改变蚊子生长环境可以控制病情传播,这直接让(被法国放弃而由美国接手的)巴拿马运河建造工程(1904-1914)恢复进行。现在每年为美国总统、议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国家军事医疗中心”就以里德的名字而命名。

制药公司辉瑞(Pfizer)在这次对付新冠病毒时立了大功。他们先是推出疫苗,后是抗药,这就让世界早一点走出了瘟疫流行的惊骇和恐慌。不过药出得太快、效果太好也是双刃剑,辉瑞的股票如今从三年前最高时60多跌到一直在30下面徘徊,因为这几年的投资还没有拿回来,他们又花巨款购买了一家研发出治癌新药的小公司。因为癌症现在是各药厂主打的目标。事情就是这样,一方面人类平均寿命越来越高,另外一方面,新药越来越多、“靶向药”的靶子也越来越广。这样下去,人的寿命自然越来越长。

以后地球上的人太多了,自然资源还够不够呀?

60年前,科学家卡尔宏(John Bumpass Calhoun)主持了一项实验。他把四对老鼠放到一个吃喝不愁且没有天敌的生存环境内,想看看这些动物繁衍到一定数目后个体及环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第一年老鼠的数量成倍增长;600天后达到2200只。随后鼠笼里的“社会结构”崩溃,老鼠个体行为出现异常,这些包括:母鼠在断奶前将幼体遗弃、伤害幼崽;同性性行为的增加;主宰的雄性个体无法继续维持自己的领地并保护雌性;雌性的攻击性行为增加;非主宰地位雄性开始消极避世、变得从不求爱、从不争斗到仅仅做一些维持自己生命的事如进食、饮水、睡眠,并为自己梳毛、卡教授称之为“丽人”行为。(维基)

这项实验的结论是:当所有可利用空间被占据,(虽然自然资源仍然充足-引注)所有社会角色被扮演后,个体所体验到的竞争及其带来的压力将导致他们在复杂社会行为上的彻底沉沦,最终导致人口崩溃。这让我想到国内如今流行“内卷、躺平”的说法来。据说现在年轻人因为面对的压力太大而开始不想结婚、不愿生育了,这会不会意味着动物社会行将进入“第二次死亡”(卡尔宏语)的阶段了呢?

服药12个小时后我的咳嗽缓和了很多,炎症也减弱了,看起来这抗生素还是很管用的。我按医嘱准时把第二粒药吃了下去。行文至此我觉得医生和我都很滑稽也很自私。为什么我们不能遵循自然法则让人自生自灭而使用抗生素想长生不老呢。

5-4-2024
边 草 的这篇帖子被以下圈友点了赞:
BobMaster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头像
BobMaster
锋芒初露
锋芒初露
帖子: 1288
注册时间: 2020年 12月 7日 08:05
来自: 神秘的东方
我的状态: 🎯
为圈友点赞: 393 次
被赞次数: 240 次
联系:

Re: 闲思乱想:长命百岁

帖子 BobMaster »

好像还有人对青霉素会过敏
说的就是我 :grin:
边 草 写了: 2024年 5月 5日 07:39 。为什么我们不能遵循自然法则让人自生自灭而使用抗生素想长生不老呢。
生病的时候往往是很难受的,人会想要摆脱这种状态,得知吃抗生素有用你会不会做呢?
至少我感觉自己没有活够,哈哈。
BobMaster 的这篇帖子被以下圈友点了赞:
边 草
人生如音乐,欢乐且自由
头像
边 草
初入江湖
初入江湖
帖子: 206
注册时间: 2021年 2月 15日 00:23
为圈友点赞: 82 次
被赞次数: 211 次

Re: 闲思乱想

帖子 边 草 »

谢小勋置评。那最后一句是调侃,事实是,我迫不及待地吃里抗生素。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头像
边 草
初入江湖
初入江湖
帖子: 206
注册时间: 2021年 2月 15日 00:23
为圈友点赞: 82 次
被赞次数: 211 次

Re: 闲思乱想 大智若愚

帖子 边 草 »

一二七,大智若愚

在读到叶兹(William Butler Yeats)《智慧与时而至》(The Coming of Wisdom with Time)诗的之前https://oldcoat.freeforums.net/thread/1550/coming-wisdom-william-butler-yeats我好像没有想过什么是智慧的问题,那是因为年轻时不觉得“智慧”同我有多少关系的缘故。当今天意识到智慧能够与时俱增时,这就给了我不少压力。既然“时间”已经到了,可我有智慧了吗?不过,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智慧。

经过一番搜索、阅读后,我同意智慧是一种能力的说法。——智慧是一个人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其中包括生活经验、个人经历、社会常识等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而且我觉得,如果把智慧同知识放在一起对照、比单独诠释什么是智慧容易一些。

比如,很多成年后才有机会参与民主政治的华裔,到了西方国家后不少人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党派立场、形成了个人的政治观点。在我看来这是好事,是拥有(政治)知识的表现。二十多年前网络兴起,中文论坛里讨论民主政治常常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如今那种辩论少了。我觉得这更是好事,因为时间给了我们智慧。一个人有思想、有观点不是智慧,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如何发表才是。我觉得在家庭成员之间,亲朋好友之间、甚至手机群里都不宜讨论政治观点。如果上述我的观察、分析是对的,那么恭喜自己一下,这几年我已经不参与讨论政治了,所以我开始“智慧”了。

再比如,一个人会用枪说明他有知识。(现在去买一把枪回来,如果不是仔细读使用说明书后练习几次,可能连子弹怎么上膛都不搞不定。)但只有那些知道平时要严格看护自己的枪、并清楚什么时候才可以使用枪、还有那些意识到社会应该对枪支弹药做严格有效限制管理的人才算作是智慧。所以,智慧同知识有关,但内涵完全不同。一个人可以有知识而没有智慧,反之则不行。

再进一步,一个有知识的智者不会“不经意”地流露自己如何“学富五车”,也不会动辄说别人白痴。此所谓大智若愚。倒是那些对自己文凭学历都缺乏信心的人则常常喜欢说自己读过多少书,甚至不惜公布包括很多很多中西方文学名著的书单。

智慧同年龄肯定有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否则老态龙钟就等于智慧了。

说真话也不一定是智慧,在善意而且是有必要的情况下说才是智慧。

善于倾听是智慧,需要倾诉不是。

进入婚姻时不需要智慧,维持则要。

人生经验、经历也是知识,否则不识字的文盲就无缘于智慧了。可实际情况正好相反。“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增广贤文》)是前人智慧的总结,不一定是知识的汇拢。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是智慧;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则不是。如果先吼一下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要去扩大事态呢。以此类推:对已经长大的孩子,该松手时就松放手;对出现裂痕的感情,该分手时就分手。在对的时间里,不论是出手、放手还是松手都是智慧。

智慧同财富不一定成正比,很多时候可能相反。否则默多克就不会那么热衷于一次又一次做新郎了。倒是敢拿美貌(青春)同财富联姻的邓文迪,没有多少人会怀疑她的智慧。

智慧同个人的知识也不一定成正比。这些年科技大佬马斯克的智力有目共睹,而热衷对社会问题发表看法、充当“意见领袖”不是智慧——至少不是大智慧。

智慧有时间和地域造成的局限性。二战后成立联合国、组成安理会都可以算是智慧。但是五大国同床异梦,一票否决不是智慧。“三赢二输”怎么样?

242年前,把各州拢到一起建立一个“合众国”,一部《宪法》充满了先贤们的智慧。时过境迁,科技使人类社会长足进步,但是美国民主选举却不能按一人一票原则进行,何也?把机关枪、冲锋枪视同鸟枪、猎枪,为甚?看起来,如果智慧“固步自封”,她已经或者正在走向智慧的对面。

说到民主,民主制度肯定是人类社会智慧的结晶。如今世界上百分之八十五的国家实行这种通过选举组成政府的制度,那是那些国家人民拥抱智慧的表现。我们知道掌管民主政权需要智慧,而专制政权则不需要。因为一个社会什么都必须“实名”,到处都是探头,再加上警察、监狱,这就真正做到了“治大国如烹小鲜”。事实上,那些继续把政权看作是(自家祖传的、是本党打赢的)私产的国度一直都在反智。

5-13-2024
边 草 的这篇帖子被以下圈友点了赞:
BobMaster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头像
边 草
初入江湖
初入江湖
帖子: 206
注册时间: 2021年 2月 15日 00:23
为圈友点赞: 82 次
被赞次数: 211 次

Re: 闲思乱想 最好小满

帖子 边 草 »

一二八,最好小满

今日“小满”,眼下这段时间是一年中让我最享受的季节。因为气温宜人,草木葱茏,而且白天时间越来越长,日落前有充裕的时间在室外养花、种菜。这种情况将持续一个月,到夏至那天达到顶点。随着白天时间越来越短,我的心情就会开始压抑,直到冬至。

不像清明、谷雨等节气带有某种具象意义,“小满”则比较模糊。百度说,因南方雨量充沛河塘水满、北方小麦灌浆逐渐饱满而有“小满”。我倒更相信老祖宗用“小满”来宣扬“满则溢、盈则亏”的传统文化思想。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把小暑后叫大暑,在小雪后跟大雪,而独独不用“大满”。“满”本身是形容词,但有度量的作用。古人知道“满则溢”是应该避免的情况,所以“小满”已经要用副词“小”来限定了,所以就不能再“大满”了。

这样的理性思维在农耕年代并不罕见,比如北宋蔡襄(1012-1067)在他《十三日吉祥院探花》的诗里说:“花未全开月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他是说,含苞欲放时人们可以寻花,月未圆时可以待月,他期待的其实也是一种“小满”。《菜根谭》里的句子“花看半开,酒饮微醉,若至烂漫酕醄,便成恶境矣”则用实话铺陈了“大满”的恶果。

不幸的是,花盛开后成“恶境”也是如今我们这里的常景。春天的蒲公英其叶翠绿欲滴,太阳底下花开得娇黄灿烂。可就三、四天的功夫,尤其是那些不定期维护的公共绿地上,蒲公英细长的茎杆顶着白花花的籽球,把先前那黄、绿相得益彰的景致全部破坏掉了。有时我想,如果能够让人有机会多欣赏几天它们“半开”时的姿容,说不定它就不会成为北美庭院的头号野草了。

曾国藩退休前请人在湖南老家造了一个大宅子,他为书房取名叫“求阙斋”(阙通缺),并作《记》一篇:我德才浅薄,惭愧地任职在世人称为清贵之官的翰林。……蒙受了上天的赐福,这不是不相称吗?于是命名我的住所为“求阙斋”。凡是外界带来的荣耀、享乐,内心的嗜好、欲望,都使它留有余地。他这么想到,也是这么做的。1864年7月“太平天国”刚被打败,曾国藩报奏清廷要求裁撤湘军。一个月之后他就重新做他的文官了,这真是一种大智慧。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很“迂腐”,另外一方面倒也不乏真知灼见。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前4年-65年)指出:如果你对已经拥有的感到不满足,那么,即使你拥有整个世界,你仍然会感到不幸。所以我相信“小满”不只是节气,更多的,是一种哲学思想。

5-20-2024
边 草 的这篇帖子被以下圈友点了赞:
BobMaster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回复

在线用户

正浏览此版面之用户: Bing [Bot] 和 1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