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3 / 13

三十一,人亡家破

发表于 : 2021年 12月 14日 10:46
边 草
三十一,人亡家破

84年前的今天(12/13/1937)日本人在南京开始了长达六个星期的大屠杀。经过42天的烧杀抢掠,30多万中国人遇害,无数家庭被毁。67年后(11/9/2004),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因“忧郁症”而绝世。很多人相信她的自杀同先前深度研究(南京大屠杀)暴行、写了《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有关。我也觉得这种可能性很高。

今年夏天(8/14)北加州发生了一起足足烧了67天的山火(Caldor fire)。不做其他任何方面的思考,仅看着这“足足烧了67天”这几个字就让我惊心动魄。后来统计说那场山火“掳掠”了超过20万公亩(20平方公里)公亩的大地,摧毁了上千户的房屋。那么这后面肯定有无数家庭的痛楚?

从大概率上来说,“家破人亡”的事情总是发生在别人头上。但是真的轮到自己身上,不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敢写下“家破人亡”这四个字?

“家”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物理意义上的建筑,也就是房子(house);另外一层是抽象意义的(home),那是维系亲情的场所,它包括家具、物品、文字、照片等家庭成员一起成长的经历和记忆,等等。多年前我们搬家,那天晚上浴室用品还没有摆到位,女儿进去准备洗澡,可不一会她就哭了,说要搬回到原来的家去,……。仅仅是陌生和不方便就能够让人产生一种不适,所以每当看到地震、山火过后家庭成员在废墟前拥抱在一起的照片就会让我心痛不已。我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些,但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我们不需要什么都亲自去体验一下。

这两天,全国主要新闻媒体都在遭受龙卷风(tonnato)袭击的肯德基州设点报道,拜登总统已经批准那里进入紧急状态,FEMA(联邦紧急措施署)的救助很快就会到位。这些年来目睹这个社会(政府机构,医疗系统、新闻媒体,慈善组织、大公司、大企业及个人等)在自然灾害面前对灾区、灾民表现出来极大的同情和关怀,它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人道主义的光辉。

不过,也就在龙卷风重创中西部六个州、造成70多人死亡的同时,新冠病毒在美国已经剥夺了超过八十万(817,956)人的生命,而美国至今仍然有百分之三十的人不愿意接种疫苗,仍然有超过一半的(红)州反对“强制”接种。其实病毒大流行也是一场自然灾难,我们也应该撇开党派、超越红、蓝政治观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需要牺牲一下自我,一起来发扬一下人道主义!

龙卷风把家吹破了,重新建设家园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可大多数家庭的成员还在。“国破山河在”,只要人还在,破损的家还有希望恢复。但是亲人走了,八十万人没有了,那些个“家”也就永久地破了,它们再也回不到原来的状况去了。所以人亡的后果比家破更厉害。所以,今天不管是处于呼救者的地位还是以救援者姿态,如果我们大家能够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思,把控制新冠病毒当作一个发挥人道主义的机会,这样的话,我们这个社会(全世界卫生、医疗、科技最发达的国家)还能够尽早恢复正常。

10-13-2021

Re: 闲思乱想

发表于 : 2021年 12月 14日 12:16
BobMaster
边君说得好,自然灾害、新冠病毒同样威胁人类,很多人却对危害更大的后者采取轻视不重视的态度,这真让人很难受,我认为这也是人类思想上的某些缺陷。

三十二,“成语故事”

发表于 : 2021年 12月 20日 02:31
边 草
三十二,“成语故事”

上中学时曾经“枣吞”过《鸿门宴》的课文,不过就此倒也知道了诸如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些成语,还记住了被刘邦下令杀掉的门下那个左司马曹无伤及卫士樊哙的名字。所以当日后看到南宋词人刘过的名作《沁园春》“斗酒彘肩”时,脑子里一下子就想到了前206年项羽刘邦咸阳城外设宴相会的故事。

很多中文成语都有典故或者约定俗成的出处和用法,这既是成语本身的力量,间接地,也说明了一个人小时候语文究竟学得怎么样了。其实英文也是这样。可是英文予我没有如像中文那样的基础,所以这几年在这“外语角”里跟着溪山学idiom倒有很多长进,且津津有味。

这不,前几天看到“stand on one's own feet”这个短语时,觉得它并不是要人学会/记住怎样“站在自己的脚上”,而是提醒人们要靠自己,不要依赖别人的意思,“act or behave independently”。我觉得这很像是成语。既然成语,那么我就有兴趣要知道出处。可是Google了好几个page,却一直没有看到它的origin,这让我有点无法释怀。问题在于,我们人从学走路时就开始 “站在自己的脚上” 了,这个表述从文法和事实上都没有错误。但成语的内涵恰恰不是从组成它的某些词的字面上的意义 (literally ) 延伸或者推导出来的。所以生活中如果我们说要“站在那自己的脚上”就没有任何意义。困惑了好几天,直到昨天看到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它好像给我了某种答案。

自然世界动物生存的一个基本法则是“站在自己的脚上”,这在野牛、斑马、长颈鹿等被狮子、豹子、野狗、土狼围猎噬杀时尤其明显。这是因为大型食草动物没有尖利的牙齿,它们自身防卫能力主要来自于头(角)撞和腿踢。而要想使自己的体量得以发挥,它们必须四(三)肢着地才能去阻挡、迎接对手的威胁。而狮子在进攻野牛、斑马时,它们会设法去咬住后者的脖颈致其窒息。这种手段效果最好但风险也最大,因为那时的狮子基本上是处于倒地或者斜躺的姿势而不能站在地上。可是野牛并不知道自己500磅的身躯是可以轻易压断身下敌人的肋骨而后逃生的武器。它们总是倔犟地站在那里,直到咽气后腿软后倒下。所以,就是站在自己的脚上那种“教条”让它们 “宁愿站着死”、“不想躺下生”而成全了自然界食肉族的生存和敷衍,这能怪谁呢?其实早期的人类应该也是这样。

我想象类人猿们争夺权力和资源时,他们一定也是依靠手和脚去打斗,那样他们就必须“站在自己的脚上”。人类一直到开始会使用棍棒、石块等武器后,“站着”才不是制胜的唯一条件。进入热兵器时代后,随着火药、枪炮开始装备部队,那时士兵们从一开始就要知道怎样尽量避免暴露身体而成为对方的目标。所以近代战争中,“卧倒”常常是保护自己从而成为进攻的一种有效手段了。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司马迁们肯定不知道现在每年的10月24日是电脑程序员们 “自认的节日”。(Lol.)延伸开去,古人们就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手势或者数字“1024”会有热爱、赞美、喜欢的含义。因为这些都只是源于人类进入电脑时代后其数码信息的单位进制——1个G等于1024 M,1个M等于1024 K,1个K则相对于1024个Byte。

结论是,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在不停进化,过去没有的东西现在有了,过去流行的概念现在被遗弃了。不过藕断丝连,有时我们无法完全割舍过去,所以像stand on one’s own feet就保留了下来,只不过有了新的内涵。这样一来,完全按照字面本身意义、那“站在自己的脚上”的表述就失去了它应该有作用。

12-19-2021

Re: 闲思乱想

发表于 : 2021年 12月 20日 09:27
BobMaster
边君好文!
语言是随着时代进步的,旧词新意也很多,起初人们自发的使用一些口头语,哪怕从语法上不符合规则,但随着广泛的传播,最终也被大众广泛的接受了。
我认为重点还是在人这个群体,群体能赋予某个词某个语句含义,语言我相信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工具服务于人了~

三十三,“三饱一倒”

发表于 : 2021年 12月 30日 10:46
边 草
三十三,“三饱一倒”

有句“饱吃不如宽坐“的老话。一直以来我以为它是说一个人光能吃饱肚子并不够,还需要有一个宽敞、舒适的环境吃才行。最近看到有人指出那个老话是佛教提倡的一个信条,说人的静心打坐养性比吃更为重要。老实说这是一个我没有想到过的角度。联系到《水浒传》里”听了官法要打死,信了佛法要饿死“的说法,现在我倒是相信老话里那个”宽坐“不是饱吃的状语,而是同“饱吃”具有相同意义的行为。可是这么一来我心里又不平了。

我们都知道上下几千年来中国一直处于贫困状态,大陆城镇只是近几十年才刚刚解决温饱。如此这般,我觉得在中文世界里强调“宽坐“比“饱吃”更重要有点矫情。那同从来没有投过票的人使劲地贬低西方社会的民主自由如出一辙。因为我们至少应该先满足物质的需要,然后再去追求精神和意识层面的东西。

记得我小时候过年时到了吃饭的时间肚子往往还没有感到饿,现在想想那是因为那时一年360天只有过年时才能面对大鱼、大肉放开肚子大吃。正餐外还有糖果、糕饼、瓜子、花生等零食,那样肚子当然不会饿。胃满了才不会感到饥饿,不饿了才会有心情去考虑“宽坐”的问题。否则就成了主次不明了。

我现在午饭、晚餐很少是因为饥饿,更多的是一种感性,或者说是一种心理需要。那么我就问自己,为什么我一天要吃三顿?

据说古人一天只吃两顿,只不过随着科技和生产力促使物产丰盛后人们才开始吃三顿。康熙曾说“尔汉人,一日三餐,夜又饮酒。朕一日两餐,当年出师塞外,日食一餐。”

有人整理出一日三餐的科学道理: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有一个过程,人体必须等胃把所有食物消化完,再次产生饥饿感时才能安全就餐。一日三餐是我们多数人早已习惯的就餐方式,整个消化系统的消化腺、消化道功能都是按此有节奏地运行着。不过,也许人们已经知道三顿有点多余,所以又编出“早饭好、中饭饱、晚饭少“的口号,可见午餐是日常用餐的中心,所以有早30,午40,晚30三餐比例。不过我认为这个比例应该因人而异。

比如我自己,不管临睡觉前肚子里怎么“响鼓”,早晨起床后就是没有食欲。以前每天早晨要出门上班,所以逼自己喝牛奶吃一些甜点。可是这两年里大多时候在家上班,任何时候可以到厨房吃东西,这样我就可以随性:十点前只喝水、不进食,一直到有了饿的感觉才吃。这么一来午饭时间肚子又不饿了,所以午饭也不吃了,改在4、5点钟吃一顿“大餐”,这样就变成一天两餐了。虽然争取做到一日只吃两餐,可是我身上也长了一个“阿喀琉斯之踵”——两顿之间我会吃不少零食,比如干果或者水果。尤其是到了晚上,肚子里(大概主要还是脑子里)总是觉得“饿”习惯性地想吃零食。正餐是少了一顿,可是总的摄入量还是没有减少,所以我还是无法无法改变“三饱一倒”的人生格局。

12-29-2021

三十四,“新年致辞”

发表于 : 2022年 1月 2日 04:52
边 草
三十四,“新年致辞”

2022年就这样开始了?可是我还清楚地记得2000年的新年呢!

大概在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前,(1990年代)微软的视窗、雅虎的邮箱革命性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那时听到在网络做广告不啻于今天谈论什么时候移民火星一样。同时我们还在准备如何应付将要来临的2000这个数字会给数码时代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冲击。那时“婴儿潮”是一个经常被使用的词,可是今天我们已经开始听到“GenZ”(Z世代)了。

“婴儿潮“(Baby Boomer)是指1945年至1964年出生的那代人。在它之前那二十年(1928-1945)出生的叫”沉默的一代“(Silent Generation),之后(65-80)的叫X世代“GenX”。这叫法的主要源于1991年道格拉斯·柯普兰(Douglas Coupland)出版的同名小说《X世代:速成文化的故事》 ”Generation X ─Tales for an accelerated culture“。他在小说中将1960年代后期和1970年代之间出生的定义为X世代。

有了“X”后事情就比较简单了。按照字面顺序,X代后面就是Y,再后面就是Z——GenZ。Y代出生后(1981-1996)就赶上新千年,所以又叫千禧代“Millennial”。Z世代包括1997年至2012年出生的人。Z后面是什么呢?你猜对了!就是Alpha。目前的新生儿都属于Alpha代。“A代”肯定会很快结束,因为人们已经忙于给下一个世代起名字呢。希腊字母表中第二个Beta?No,这次你错了!接下来的应该是C世代。C代表新冠病毒“Covid-19” 。

西方社会在人口统计分析中的种种划分当然是有地域性的,比如“婴儿潮”的主要特征在西方和东亚人口中就可以完全不一样。

在欧美,“婴儿潮”是在战后住房和教育领域日益富裕和政府广泛补贴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既是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对抗的一部分,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的延续。由于次世代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发达国家的婴儿潮一代(除少数例外)是其社会中最大的群体。

在世界其他地区,这一时期是由于战后人口膨胀而带来了政治的不稳定时期之一。 在中国,婴儿潮一代经历了“文化革命”的动乱和冲击,然后被迫上山下乡,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成年后又受制于独生子女政策,等等。 这些变化给华人婴儿潮一代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以致今天人们仍然对唱红歌,知青下乡,伤痕岁月存在着不同看法和体会,这种争议将会持续下去。

在北美,由于大萧条和二战,“沉默的一代”人口数量相对较少。由于生活在物质短缺中,这代人从小就把“不要浪费、减少消费”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X 世代有时被称为“钥匙一代”,这是由于离婚率增加和女性走入职场,减少了对下代的保育和监督,让他们回到空房子并需要使用门钥匙时。Xers也被称为“MTV 一代”(指音乐视频频道),有时被描述为懒鬼、愤世嫉俗和心怀不满。对 X 一代青年的许多文化影响中的一些包括具有强烈社会部落特征的音乐流派的扩散,例如朋克、后朋克和重金属,电影,无论是特许经营超级续集的诞生还是部分由视频促成的独立电影的扩散,也是一种显着的文化影响。游乐园和西方家庭设备中的电子游戏也首次成为青少年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上,许多东方集团国家的X代经历了共产主义和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最后阶段。在西方世界,保守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占据了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目前虽然还并没有精确的Y世代构成定义,不过他们受网络平台、手机应用软件的影响则是肯定的。所以Y代除了可以叫千禧代之外,我觉得叫N代(Net Generation)也不错,似乎后者更能从帮助从本身的特性去了解那代人。

1-1-2022

三十五,雁阵惊寒

发表于 : 2022年 1月 16日 20:52
边 草
三十五,雁阵惊寒


李斯君贴的“萤光照水星星度,雁阵横空字字移”对子不仅让我想到了王勃的《滕王阁序》,还让我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个场景。

那是去年冬至前后的一个周末下午,我冒着寒风在室外走路,听到西天边传来的一阵阵雁叫声。待停下脚步循声望去,只见十多只大雁一字排开朝东飞来,并开始转向东南。冬天的3、4点钟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了,我想它们大概既想趁天还亮着要赶路,又想要尽快找到适宜的落脚点过夜,所以叫声听上去有点急促、让人牵心。我问自己,为什么它们晚秋前不南下,而非要等到严寒已经来临后才仓促动身?

就在那时从西南方向又传来一阵阵雁叫,听上去那群雁叫得更急,也飞得更快。恐怕它们事先有过约定,当两个雁群在我头顶以九十度角相遇后马上成为同一支队伍,组成人字队形后立即转而朝正东方向飞去。驻足望着它们的相遇及队形变化,我脑子里马上就想到了的 “雁阵” 那两个字。

“阵”从车,往往同战争有关。所以战场叫阵地,双方交火之前的呐喊是叫阵、冲锋是出阵、后退则可能是怯阵、而输了绝对就是败阵。在冷兵器时代——不管是先秦还是古罗马,如果只是手执长矛大刀的士兵,那叫整装待发;如果有战车在前一字排开,那叫“严阵以待”。如此,用“雁阵”自然就比叫“雁队”要英武得多,反正一个“阵”字马上就能让人感受到壮烈和牺牲。

“雁阵”的用法大概是初唐王勃的首创。唐朝始于公元618年,经太祖李渊、太宗李世民两代后,公元650年李治接位当上了高宗皇帝,而王勃正是那年出生的。到了675年的重阳节,为了庆祝新落成的滕王阁,江西的都督大宴宾客。王勃那时正好在去交趾(今越南河内)探望在那里当县令的父亲路上,途经南昌。因为父亲同都督是故交,所以做《序》时落笔说自己“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滕王阁坐落在赣江边,鄱阳湖在它的东北边,所以是“襟三江而带五湖”。湖水里有鱼虾,淤泥里有根茎植物。而沼泽地松软、开阔让狐狸、黄鼠狼无法捕猎,所以湖边是大雁南下北上最理想的落脚点。当“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时,南昌城四周自然就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之类的景观。当然,王勃的《滕王阁序》被后人奉为圭臬主要还是其写景、论事、抒情自然流畅得体,三者一气呵成。《序》中用典之多,非博学强记而不可能。

其实我们对自然界其他动物的了解非常有限。不像几千年来人类发明了很多像电话、雷达、GPS等装备,而大雁们南去北往则一直还是是靠它们的眼睛来识别、脑子来记住地表的特征而不会迷路。它们在飞行中不断发出叫声其实是在“报到、点名”,看看有没有掉队的。头雁飞累了就会移到队尾去,因为打头阵需要多付出百分之二十的力气。(这现象在野外自行车比赛也很普遍。)还有就是两个雁群从不同的地方出发,最后能够殊途同归一起朝同一个方向飞去,那么它们一定是有非常强劲有力的通讯工具,否则那天怎么正好在我的头顶上从一字换成人字呢?这又让我想到我上班路上经过的一个turf farm(草皮农场)时看到的情景。那里每次草皮收割后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大雁在那里觅食、逗留。因为当土壤深耕后,本来在地表下的蠕动动物就失去了它们的 “盔甲”,成了飞雁们的佳肴。问题是,这些大鸟怎么能够知道在某时、某地会有一场盛宴?反过来,如果它们确实有各种各样 “适者生存” 的本领,何以还会在寒冬腊月发生 “惊寒” 这种事情?

不过我还是应该承认,三百年后宋人夏竦的“雁阵横空字字移”同王勃的“雁阵惊寒”同样具有强烈的震撼和穿透作用,它们让我胡思乱想再三。

1-15-2022

三十六,圆滑和老辣

发表于 : 2022年 1月 22日 08:48
边 草
三十六,圆滑和老辣

圆滑、薄弱、干瘪和老辣这几个词都是由一个形容词(做介词)来修饰另外一个形容词。更关键的是前后之间还有因果关系。比如球是圆的,因无棱角、没边缘而滑;纸很薄,所以不能承担任何重量,所以弱。但是老和辣的内涵则比较抽象、空泛一些,我们不能说一个人老了会辣,但老和辣组合在一起也一定是有根据的,只不过我们习以为常,通常不会去字面意义上去想。

那么,自然世界里老和辣之间真的存在因果联系吗?除了那句“姜还是老的辣”俗语外,几个月前菜地里遇到了一件事给了我理由说:“是的”。

今秋我们这里提前意外地遭遇了两天零度以下的极端低温天气。新闻节目提醒民众要注意防寒,尤其是菜地如辣椒,茄子、黄瓜等会被冻坏,需要采取防护措施。我每年都会种几棵墨西哥辣椒(jalapeno),一个原因我喜欢它独特的绿色,另外因为它的辣性。辣椒一般到十月份已经长得差不多了,寒潮来之前就把它们全部拔了。而那些大大小小还没有完全成熟的辣椒也没有舍得扔掉,收起来慢慢炒了吃了。结果发现一个现象,那些还没有成熟的辣椒一点都不辣。这样,同整个夏天摘收下来做比较,导致辣和不辣的唯一不同是它们成熟与否,即不老不辣。如此一来,我就要理由相信“老辣”这个词了。

但我觉得这样去推理好像根据仍然不足,所以这些日子我不停地用英文去搜索,看看英文世界里有什么关于“老辣”的这个说法,或者英文是怎样界定老和辣之间的关系的。结果发现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词和句子。

比如像洞察力 insight,明智 wise,经验 experience,智慧 wisdom,犀利 sharp,狡猾 cunning,算计 calculating,严酷 harsh等等。可是我不满意我的搜索结果,因为都没有能够反映出真正的意思来。要么把上面我所罗列的单词统统放在一起才能够反映出中文“老辣”的全部内涵。大概就像溪山说的那样,“老辣”这个词太中国,离开了中文环境就不容易生存了。今天我又发现一个词:shrewd。Shrewd的英文解释是”having or showing sharp powers of judgment”。大概只能这样了,我对自己说:也许英文里就没有可以同老辣直接对应的单词。中文的老辣是一个中性偏正面意义的复合词,它不仅可以代指人的内在品德、性格等,它还可以用来说一个人的眼光老辣、手段老辣,还可以说某人一笔字写得老辣、其文章风格老辣,比如鲁迅的风格和其杂文,等等。

一般来说,随着年纪增长,经历丰富、所以在待人接物方面会更加得体。因为多年积累下来的职场、人生经验,所以在处理问题时会比较果断。另外,年纪大了后比较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随着对自己的、对社会、对人生的了解、理解多了,深了,就会比较多的考虑自身外的其他因素。就我个人来说,人老了,职业早已经定了,朝前、朝上发展的空间也没有了,这时心反而平了,静了。如果公司被吞并、倒闭面临裁员的情况,大不了拿一个“package”走人就是了。也就是说,有没有工作、能不能再找到合适的工作已经无所谓了。当一个人有了随遇而安,无欲则刚的心态和积累时,那么从表面上肯定就会显得“老辣”了。

想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我这么想是不是也证明我已经到了“老辣”的地步了?lol.

1-20-2022

三十七,家书抵万金

发表于 : 2022年 2月 1日 05:53
边 草
三十七,家书抵万金

很多年前除夕夜(美东除夕日中午)给国内打电话会有点困难。因为那时国际电话费用很贵,有华人用批发价从AT&T;MCI 等电话公司买了通话时间,通过一个800 电话绕拨到国际长途电话线上。那个办法在华人中很快流行,我们宁可多拨几个号码而省下一点电话费。由于大家都挤在同一个时段打拜年电话,所以线路塞车也就成为常态。

随着海底光缆越来越多,电话费很快就下降了。可是还没有多久,手机占领了市场,华人开发的微信里有免费打国际电话的功能,这好处把绕拨公司的生意搞垮了。可是,微信免费电话并没有增加人们的打通话的兴趣和机率,各种应用软件的发明让人们只要动动手指转推一下,什么信息自动就到了对方那里。以致有人问:如果自己已经不记得上一次是什么时候同朋友煲电话粥的话,那么究竟是因为网络还是因为没有朋友了?

据美国调查机构统计,在2011年,美国人均每天平均会接到12个或以上的电话;而在2015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低于6个。2019年,英国通信管理局调查了15万名英国人使用手机的情况,发现四分之一的人每月使用手机打电话次数不足5次,6%的人从来不用手机打电话,即使打电话,通话时间也相当短,将近三分之二的人不足1分半便结束通话。

说话是一件比较累的事情。可打电话比面对面交流还难一些。在电话里说家常事比较容易,要用它来建立、沟通、保持感情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人都有惰性,在同样直线距离情况下,人们通常选择向下走隧道而不是向上爬天桥,虽然最后都是一上一下。当手机里各种拜年、贺岁的图片、段子和表情包应有尽有的时候,还有多少人愿意自己敲字呢?今天早晨醒来我在微信里只看到一条手敲的拜年帖子,其余都是顺手一推,算是打过招呼,尽到责任了。

其实我自己也是。现在除了随手用笔记几个数字,摘一两句话之外几乎不在纸上写东西了。有时非要写几行,那真是不忍卒读。想想过去信写完后觉得太不整齐还会重新抄写一遍。殊不知,那些草稿现在成了自己的“墨宝”。中文口语里我们很少使用“亲爱的”两个字,可是那时我写的家信都是用“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开头的。毋庸讳言,信越写越少,越写越短,等到老家装了电话后信就不写了。

最近家里整理父亲的遗物,发现他把我过去写回去的信都留着呢,这让我大为感动。同时也遗憾现代化、互联网普及的过程带来的并不都是积极的后果,至少人们不写信了就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可是如今往后人们连电话都不想打,不需要打了,亲情、感情交流全可以被应用软件、“机器人“所代替时,人和动物就又少了一项区别。尽管如今网络平台让朋友的一举一动变得瞬时可得,但没有了思想交流,那么心理距离则只会越来越远,人际交流也就会越来越少了。

1-31-2022

Re: 闲思乱想

发表于 : 2022年 2月 2日 10:21
BobMaster
所以看了边君的帖子,今年我尽量不用微信QQ发问候,有联系方式的我都用了电话拜年~ :D

三十八, 被国税局查税

发表于 : 2022年 2月 13日 10:27
边 草
三十八, 被国税局查税

去年感恩节前的某天邮箱里有一封厚厚的信,一看是IRS (联邦税务局)来的,顿时就觉得头皮发麻,因为没事税务局不会给税民写信的。信里面有八、九张纸,大概意思是说我们2019年的税表有两笔收入没有申报,根据规定,现在需要我们补交税,利息、罚款加在一起是xxxxx(五位数)。

天呐,生活在美国、自己动手对付“开门七件事“中我最怕的就是报税。所以一直是老老实实地用报税软件对号入座,但也一直没有弄懂税表项目的相互关系。现在被税务局抽查、审计,我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怎么办?赶快找专业人士帮忙吧。晚上我给本地一个会计师写了一个电邮:

“XXX会计师,你好。昨天收到国税局一个通知(CP2000),要求我们补交税款及罚款和利息。我们想请你代理同国税局交涉。如果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可以补税和利息,不过希望能够免除罚款。我们必须在12月29日之前对国税局做出同意还是不同意的回应。所以我准备星期一下午来一次,把2019年税表及相关文件、国税局的通知送到你的办公室让你审核。” 邮件写好后我没有立即发,想隔天上午再看一遍后送出去。

当晚我就着手把2019年报税的原始材料找出来了,那时才定下心仔细看税务局的来信,明白它说我们有两笔收入没有申报收入。一笔同公司401K的账户有关,另外一笔是银行理财项目中有一项利得漏了。关于前者是由于如今推行“无纸化”作业,报税前我没有及时从邮件中打印出来,结果忘了。后者则有点蹊跷。我同银行理财顾问一直有联系,他那时从来没有提醒过我有一笔什么“红利”要报税的事情。我把银行寄给我们的那个报表文件翻开来,对照着看来看去也没有看懂,只觉得我没有收到那笔款子。

隔天我没有给会计师发电邮,而是联系了银行的理财顾问。那个顾问已经离开了那家银行到别的公司去了。他让我在电话里把国税局信的大意告诉他。他听了后也觉得我们的账户里不应该有那么大一笔需要交税的“收入”。听了他的分析,我的心情有点平静了,觉得账目不复杂,只涉及一个项目,而且有可能是国税局自己弄错了。这样我再把银行的报表一项一项来回看,来回算。结果发现在那个报表上有一个“正数”,但另外一个栏目里有一个相同的“负数”。相同数目却一正一负,它们不就抵消了吗?我把这个发现再告诉理财顾问,他说应该是这样。不过他建议我把银行的单子做个E文件给他,否则他无法给我肯定的答复。我说好的。E文件寄给他后好几天他都没有回复。这种求人帮忙的事情我也不便催,所以自己又倒过来再看、再算,这样我开始怀疑是税务局弄错了!

税务局专业人员查税会出差错?我是怎么都不相信自己的判断的。

好在美国政府机构还是比较人性化的。虽然是责成我们补税,交罚款的通知书,但里面有一张纸是给我们反驳、申诉的机会。并且详细告诉我们,如果不接受税务局的决定,我们可以一、二、三、四这样做、那样做,等等。

十多天后我把信寄回税务局,先承认那笔同401K账号有关的收入确实是漏了,愿意接受处罚。但银行那笔收入不能算是我们的收入,理由有:……。信寄出去心里没有底,天天都在盼税务局的回信。

1月12日终于盼来了税务局的信,拆信时手还有点抖。“亲爱的税民,我们收到了你的回应。根据你提供的材料,我们可能需要额外的时间来处理。请给我们三个月时间,如果届时仍然不能做决定,我们会写信给你的。”这没有决定的决定好像是一个不错的迹象,因为如果我们的理由不存在,那么他们很容易就否定我们了。

好吧,再继续等。这一等又是一个月,昨天信箱里又收到了国税局的信,信里是这么说的:

亲爱的税民:谢谢你们的回复。现在我们对你们2019年的税表做如下调整,……。据此,你们应该补交75元税、加4元利息,总计79元。如果你们没有不同意见,我们会很快给你们寄来账单,请根据指示把支票寄到相关部门去。多谢合作!

昨天晚饭时我开了一瓶红葡萄酒, ::d ::d ::d 举杯之前先拍拍自己的肩膀,说:这一下相当于做了多少“DIY”项目啊?另外,不要轻易相信大神,山姆大叔也有失手的时候嘛,……

2-12-2022

三十九,一个恶邻

发表于 : 2022年 2月 23日 11:06
边 草
三十九,一个恶邻

前苏联(1922-1991)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其国土面积是两千两百多万平方公里,东西跨越11个时区。苏联解体后,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面积仍然超过一千七百万。(中国960万。)可是如果我们把历史稍微朝前赶一点,情况就不是这样的。

记得过去中学地理书里有个“外东北”的概念(Outer Manchuria),它范围包括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乌苏里江以东和库页岛等共计一百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只不过这些地方近代一直都在苏/俄的版图之内。在上世纪60/70年代中苏交恶时,什么《尼布楚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这些专有名词在电台广播、报纸上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因为它们都是那个“北极熊”怎样侵吞邻居的证据。可以说,历史上俄国佬一直都是明火执仗地攫取中国土地,可以说,中国人受外来欺凌最厉害的当属那个“老大哥”。可是这些历史现在都不提了,因为以(共产)意识形态来划线的话,“战斗民族”终归算是同志加战友了。

最近乌克兰局势吃紧,因为普金认为乌克兰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就相当于西方势力东进,从而对俄罗斯的安全造成威胁。不错,乌克兰曾经是苏联的一个(实力仅次于俄罗斯的)加盟共和国,但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就独立了。难道国际惯例不允许一个独立的国家有自己同谁结盟的权利吗?再说,2004年同属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已经加入了北约,为什么现在乌克兰就不行了呢?

一般认为,现年 69 岁的普京正步入政治生涯的尾声,他的野心越来越大,决意为自己在历史上打造一个“俄罗斯大帝”的辉煌形象来作为自己的遗产(legacy )。他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的 20 世纪最大灾难之一是苏联的解体,所以莫斯科失去的权力和威风耿耿于怀,决意恢复对乌克兰拥有(从属)权力,这也是他认为的俄罗斯在世界大国中应有地位的标志。就在战火的阴影越来越浓烈情况下,昨天普金突然宣布承认乌克兰境内两个分裂主义集团为独立的国家,旋即以维护和平需要而向那个地区派遣俄国军队,司马昭之心,妇孺皆知。不过同表演这种丑陋低劣手法并不是第一次。

8年前,普金一手操纵了克里米亚归属的公投事件。其结果是克里米亚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脱离乌克兰。那时普京也是签署命令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成为一个独立和主权国家,并将它们作为一个主体纳入俄罗斯联邦。对普金那时的行为西方国家和乌克兰政府拒绝承认,可是克里姆林宫倒打一耙,指责乌克兰临时政府是非法政变产生的叛乱组织,无权就公投发表任何意见。相似何其奈尔。可是这一手倒也不是普金发明的,老毛子们玩这一手可说是驾轻就熟。

老中大概都知道外蒙古原属中国的一部分,辛亥革命发生后俄国沙皇支持蒙古独立、自治。而北洋政府则拒绝承认。到了1945年日本人投降后,蒋介石为了制止中共势力而急于获得斯大林的支持。8月份中苏签订《友好条约》,迫于斯大林的淫威,宋子文为“蒙古独立公投”背书,从此蒙古同中国再无干系。俄国人就是用这样手法从他的邻国那里把土地一块一块地割走。有人总结道一个国家最大的不幸就是离开俄罗斯太近,这可谓是一针见血。

俄国的历史加起来才不过一千年。自十四世纪莫斯科大公国建立以后,鞑靼人靠凶悍残暴的性格及重利轻义的品性打下了世界上最广大的国土,在那个过程中,挨着他们的周边国家和民族没有一个不受到他们的伤害的。他们先是在北方同芬兰人打,接着是向西打波兰、再南下打土耳其。而打赢伊朗后从后者手里夺下了高加索地区。东征时他们拽着清朝人头发死劲地打,大清政府被打得躲在一边,俄罗斯人再去同日本人打。可世道就是这么奇怪,全世界所有被俄国人欺负过的民族和国家后来都给老毛子一个后脊梁,唯独中共仍然把普金当作同志、尊以上宾。

问题是,一个国家不能择邻,难道你还不能同恶人保持距离吗?

2-22-2022

四十,涅姆佐夫

发表于 : 2022年 3月 7日 07:18
边 草
四十,涅姆佐夫

几年前(2015年)的一天夜里,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墙外发生了一件暗杀事件。过后我一直没有再留心过,这几天眼看在乌克兰那里发生的战争,就想从过去的苏联/俄罗斯及普京个人的历史中找到一点什么东西可以让我超越眼下每天的新闻,结果在不同角度的文件、资料里,一个人的名字(鲍里斯·叶菲莫维奇·涅姆佐夫/ Boris Yefimovich Nemtsov)多次出现,让我有了一点意外的收获。

涅姆佐夫(1959年10月9日-2015年2月27日),物理学博士,36岁时当选俄罗斯诺夫哥罗德州长,1993年至1997年3月担任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上议院)成员。1997年进入叶利钦政府任燃料与能源部长,第一副总理,是后苏联时代的一颗政治新星。叶利钦曾经亲口对美国总统克林顿说涅姆佐夫是自己的接班人。

同时期(1996年),普金从圣彼得堡市来到莫斯科出任总统府物业管理部副部长,98年初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当年7月被任命为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局局长(Federal Security Service)、相当于苏联时代的KGB。99年8月,普金又被叶利钦任命为副总理、代理总理。

九十年代后期我们这里的新闻焦点集中在克林顿性丑闻和弹劾案上,加上冷战结束后西方社会对苏/俄的担忧减轻,所以对那里发生的事情兴趣就不高,比如车臣事件。发生在车臣的事情到现在我都没有能够完全梳理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对处理“车臣”的立场把涅姆佐夫和普金的不同暴露出来,而且成了这两个人政治生涯的分水岭。前者因为反对俄罗斯在车臣的战争而惹恼了俄罗斯总统,而后者全力支持出兵干预镇压的立场则被叶利钦看好。

1999 年 8 月 9 日,普京被任命为三位第一副总理之一,并在当天晚些时候被叶利钦总统任命为俄罗斯联邦政府代理总理。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辞职,普京成为代理总统。 而涅姆佐夫代表的“右翼力量联盟”在国家杜马选举中胜出,他因此担任国家杜马副主席,就此加入成为议会的力量,却也就此同断绝了成为“独裁者”的可能。

2000 年3 月俄罗斯举行总统选举,普京以代总统的身份在第一轮以53%的得票率获胜,5月7日宣誓就任俄罗斯总统。因为涅姆佐夫的资格和地位,后来他就成了普金最强大的反对者。

长话短说,15年后,2015年2月27日晚上23时40分,涅姆佐夫与女友离开在红场附近的高级餐厅,当他们走在克林姆林宫、圣瓦西里大教堂附近的卡梅尼桥上,一辆浅色汽车疾驶而过,车内的刺客向涅姆佐夫连开四枪。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声称涅姆佐夫是因为准备公布普京支持乌克兰东部亲俄武装(这就同今日乌克兰事件联系起来了。)的证据而遭刺杀的。

后来俄罗斯当局指控两名车臣人谋杀涅姆佐夫,他们分别是车臣一个警察分队的副队长达达耶夫,另外一个是莫斯科一家私营保安公司工作的库巴舍夫。此外还有三名疑犯被扣查,另有一名疑犯在格罗兹尼被警察围捕时引爆手榴弹自杀身亡。2017年6月,俄罗斯法院审判结果确认:三名车臣人接受一千五百万卢布(二十五万美元)赏金的条件刺杀涅姆佐夫,但是主谋的身份到今天都没有被公开。

枪杀、毒药、囚禁政治反对派的事件在过去二十年里俄罗斯政坛上一直没有停止过。同时,莫斯科使用像处理车臣那样的手段也屡试屡爽。现实是,利用民族情绪对外扩张一直是当权者手里的王牌,历史上一直如此,中外亦无二致。

3-6-2022

四十一,春天来了?

发表于 : 2022年 3月 11日 21:48
边 草
四十一,春天来了?

2021/2022年我们这里一共只下了一场7-8寸厚的大雪、只有几天极寒天气,现在日平均温度基本上处在冰点之上,冬天似乎已经过去了。

早春三月来临时,眼看周围环境发生的一些变化,我心里总会有些感叹。比如这几天地底下的野水仙(daffodil)居然从泥里冒出了嫩头,四下里虽然寒风依旧料峭,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rum)枝上却已经长出了花苞,可是,我心里想,我们并没有告诉过它们春天就要来了呀!正因为看到植物们那副迫不及待样子,所以我也会开始期盼,想要立即结束几个月来的冬眠蛰伏状态,这样就可以在室外穿件单衣,然后卷起袖子在房前屋后、草坪花坛清理打点。另外可以动手修补门前车道上的裂缝,清洗车子底盘上沾附的盐泥,而割草机也需要磨刀、调整皮带,等等。

往年这个时候一想到有那么多的事情可以做就有点来劲,可今年的心情却非常沉重,因为乌克兰那里发生的战争把我的关注统统吸引过去了,它让我“寝食不安”。

我一直没有想到普金会真的出兵!不错,人类历史上曾经充满了纷争、掠夺和屠杀,可是如今都什么年月了,我们还要靠坦克大炮来破坏环境、摧毁物资的战争来解决种族和国家;资源和土地;民主和独裁之间等的矛盾吗?

上个世纪初,日本人在中国东北打败了俄国人从而获得了对满洲的控制权。可是侵略者的贪婪总不会那么容易满足。1931年日本人故意破坏南满铁路,然后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拿下了整个东北地区。1937年,日本人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而向中国军队开火,是为卢沟桥事变,以此开始了他们全面的侵华战争。

1950年6月,北朝鲜主动出兵进攻南朝鲜,而中国政府却说是 “美国人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所以需要我们去“抗美援朝”。1978年则因为越南军队先向我边境开火,所以中国军队需要到越南去打一场“自卫还击战”。

2003年,美国布什总统说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以美国需要发动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以避免类似“911”事件那样的灾难再次发生。2020年1月,特朗普用下令用美军无人机炸死人在自己国家的伊朗革命卫队负责海外行动的指挥官苏莱马尼将军,他说“那是为了阻止战争,我们并没有挑起战争。”

今天在世人面前,普金说乌克兰国内正在实行纳粹式的屠杀,俄罗斯人需要保卫自己的利益从而出兵攻击乌克兰。入侵他国后,现在他甚至说,今天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相当于“宣战“。这种用捏造的事实作为借口(pretext)发动战争的行径在历史上已经被使用了无数次,到如今真的是一点新意都没有,难道普金(各国的统治者)们真的都擅长贼喊做贼,真的都这么骄横愚蛮?第三次世界大战曾经是一个非常虚茫的概念,可是如今一下子变得很近了,甚至连使用生化武器、核武器的叫嚣和威胁也越来越随意,人类真的已经到了想要毁灭自己的时候了?

一场百年一遇的病毒大流行给全世界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今的俄苏战争更是掐灭了经济复苏的希望。今年2月份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百分之八,如今商店里各种各样的物品价格继续全面上涨,汽油更是一天三个价。我原以为病毒终于过去、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了,可是普金则表现得像一个战争狂人,他光天化日之下点燃了一把战火。既然面对乌克兰民众流离失所、生灵涂炭的场面时,我们每一个具有正常感觉到心灵都在遭受折磨;既然人类、地球正在面临被毁灭的后果,那么再去担心温度变暖就变得有点无足轻重,这样,就算春天已经来了,它还有什么值得我欢欣鼓舞、昂扬激奋的呢?

3-11-2022

Re: 闲思乱想

发表于 : 2022年 3月 12日 09:12
BobMaster
边 草 写了: 2022年 3月 11日 21:48 四十一,春天来了?

2021/2022年我们这里一共只下了一场7-8寸厚的大雪、只有几天极寒天气,现在日平均温度基本上处在冰点之上,冬天似乎已经过去了。

早春三月来临时,眼看周围环境发生的一些变化,我心里总会有些感叹。比如这几天地底下的野水仙(daffodil)居然从泥里冒出了嫩头,四下里虽然寒风依旧料峭,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rum)枝上却已经长出了花苞,可是,我心里想,我们并没有告诉过它们春天就要来了呀!正因为看到植物们那副迫不及待样子,所以我也会开始期盼,想要立即结束几个月来的冬眠蛰伏状态,这样就可以在室外穿件单衣,然后卷起袖子在房前屋后、草坪花坛清理打点。另外可以动手修补门前车道上的裂缝,清洗车子底盘上沾附的盐泥,而割草机也需要磨刀、调整皮带,等等。

往年这个时候一想到有那么多的事情可以做就有点来劲,可今年的心情却非常沉重,因为乌克兰那里发生的战争把我的关注统统吸引过去了,它让我“寝食不安”。

我一直没有想到普金会真的出兵!不错,人类历史上曾经充满了纷争、掠夺和屠杀,可是如今都什么年月了,我们还要靠坦克大炮来破坏环境、摧毁物资的战争来解决种族和国家;资源和土地;民主和独裁之间等的矛盾吗?

上个世纪初,日本人在中国东北打败了俄国人从而获得了对满洲的控制权。可是侵略者的贪婪总不会那么容易满足。1931年日本人故意破坏南满铁路,然后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拿下了整个东北地区。1937年,日本人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而向中国军队开火,是为卢沟桥事变,以此开始了他们全面的侵华战争。

1950年6月,北朝鲜主动出兵进攻南朝鲜,而中国政府却说是 “美国人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所以需要我们去“抗美援朝”。1978年则因为越南军队先向我边境开火,所以中国军队需要到越南去打一场“自卫还击战”。

2003年,美国布什总统说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以美国需要发动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以避免类似“911”事件那样的灾难再次发生。2020年1月,特朗普用下令用美军无人机炸死人在自己国家的伊朗革命卫队负责海外行动的指挥官苏莱马尼将军,他说“那是为了阻止战争,我们并没有挑起战争。”

今天在世人面前,普金说乌克兰国内正在实行纳粹式的屠杀,俄罗斯人需要保卫自己的利益从而出兵攻击乌克兰。入侵他国后,现在他甚至说,今天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相当于“宣战“。这种用捏造的事实作为借口(pretext)发动战争的行径在历史上已经被使用了无数次,到如今真的是一点新意都没有,难道普金(各国的统治者)们真的都擅长贼喊做贼,真的都这么骄横愚蛮?第三次世界大战曾经是一个非常虚茫的概念,可是如今一下子变得很近了,甚至连使用生化武器、核武器的叫嚣和威胁也越来越随意,人类真的已经到了想要毁灭自己的时候了?

一场百年一遇的病毒大流行给全世界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今的俄苏战争更是掐灭了经济复苏的希望。今年2月份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百分之八,如今商店里各种各样的物品价格继续全面上涨,汽油更是一天三个价。我原以为病毒终于过去、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了,可是普金则表现得像一个战争狂人,他光天化日之下点燃了一把战火。既然面对乌克兰民众流离失所、生灵涂炭的场面时,我们每一个具有正常感觉到心灵都在遭受折磨;既然人类、地球正在面临被毁灭的后果,那么再去担心温度变暖就变得有点无足轻重,这样,就算春天已经来了,它还有什么值得我欢欣鼓舞、昂扬激奋的呢?

3-11-2022
这十几年科技的快速发展让我们仿佛变得更加的“脆弱、敏感”。一觉醒来,怎么突然发现世界变成了这个样子?感觉所谓的大国很喜欢利用自己的优势与地位压制弱势的一方。一方面倡导和平共处,一方面一直使小辫子。现代的武器威力太大了,真担心哪天某国的领导人发狂就带着地球的人类一起毁灭了,而极权毫无例外会增加这样的风险。 :oops: